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的建立
【出 处】:
【作 者】:
【摘 要】目的: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的模型,探讨其机制。方法:取新西兰大白兔45只,随机分为模型组(20只)、假手术组(20只)和对照组(5只)。开胸后阻断升主动脉10s,模型组经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.5mg/kg(浓度为40mg/ml),假手术组注入相同体积0.9%氯化钠溶液,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。于术后1、3、24、72h分别取心脏病理检测,各时间点各取5只大白兔,每个心脏取5张切片,观察各组微血栓形成情况、计算血栓形成率。于术前和术后3h各采血2ml,测定、比较血清一氧化氮(NO)、内皮素-1(ET-1)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浓度。结果:模型组在注入月桂酸钠后1h微血栓形成率为(8.49±3.12)%,于注射后3h[(24.21±6.52)%]达高峰,24h[(16.65±5.84)%]和72h[(9.87±3.55)%]后逐渐减少,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〈0.05)。与对照组比较,模型组NO下降[(7.30±0.86)μmol/L∶(3.49±0.81)μmol/L,P〈0.01],ET-1上升[(17.83±1.89)pg/ml∶(29.21±2.19)pg/ml,P〈0.01],VEGF上升[(96.74±11.06)pg/ml∶(145.20±11.12)pg/ml,P〈0.01]。结论:用月桂酸钠(经主动脉)行冠状动脉内注射能成功地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,其最佳剂量和时间点为1.5mg/kg和术后3h,其主要机制为月桂酸钠导致了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损伤和(或)功能障碍。
上一篇: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、高敏C-反应蛋白、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
下一篇:醛固酮对心肌细胞钙稳态及电生理特性的影响